在醫院環境中,經常要使用消毒產品來殺滅環境中的病菌,因其價格便宜、使用歷史悠久,含氯消毒產品(如84消毒液、次氯酸鈉、次氯酸鈣、氯化磷酸三鈉、二氯異氰尿酸鈉等)被普遍使用,給大眾腦海中留下一種”醫院的味道”。
雖然其殺菌力強,但我們不能忽略它的缺點,接下來將羅列傳統含氯消毒產品(泡騰片、液體)使用時的注意事項。
含氯消毒產品易受光、熱和潮濕的影響,尤其是溶于水之后極不穩定,有效成分隨時間揮發,造成濃度下降,喪失殺菌效果。
因此傳統的含氯消毒產品(泡騰片、液體)需現配現用,配制后超過24小時后不得使用,配制后及多次使用后務必測試濃度,保證其消毒濃度。
此外要小心,千萬不可將用過的抹布二次浸入,因為含氯消毒劑容易受有機物的影響,會使有效氯濃度降低而致消毒失敗。
目前常見的開放式水桶存在有毒氯氣揮發的問題,氯氣會刺痛眼睛造成疼痛、流淚,會刺激呼吸道造成咽喉發癢、胸悶、呼吸困難,長期吸入低濃度的氯會影響刺激神經系統和呼吸道,引起慢性中毒、鼻炎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等,大量吸入氯氣可發生氯氣中毒。
大多數的含氯消毒產品直接接觸會腐蝕皮膚,使用時一定要帶手套,事后要徹底清洗雙手,否則手部皮膚會慢慢腐蝕受傷。
除了老生常談的三大提問(比例是否正確?調配后過了多久?現有濃度是否有效? ),我們還需要考慮調配操作時的危險性。
在調配含氯消毒劑時,需戴口罩;打開瓶蓋時,盡可能讓瓶子遠離頭部,并且瓶口往外,勿對著人,操作者要處于消毒劑的上風口而非下風口。
另外,調配液體需要預先準備,因此只能定期定時地作消毒,無法隨時對污染的環境進行消毒,在這空檔的幾個小時中,病菌不斷繁衍、傳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