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電子健康記錄(electronic health record, EHR)數據,繪制潛在的艱難梭菌傳播路徑,提供改善感染控制措施的機會。
分析了從2013到2015年間的所有病患,其中包括86,648次住院患者數。在住院期間,共有434,745次的病患位置變化。
如果已感染艱難梭菌的患者在任何空間(例如病床、MRI機、內窺鏡檢查室)待過,不管現實世界的清潔做法如何,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,該空間被認為是“受污染的”。
所有在這24小時內接觸“污染”的空間的其他病患,都被認為是暴露于艱難梭菌。跟蹤“暴露”和非暴露的住院患者60天。
在急救部(emergency department, ED)中,去除年齡、性別、最近使用的抗生素、位置變化的數量等因素后,是否“暴露”與未來60天內感染艱難梭菌的幾率為密切相關(OR 2.3, p=0.03)。
此外,地點分析中,CT掃描儀的“暴露”與感染艱難梭菌的幾率有著最顯著相關性(OR 2.9, p<0.01)。
一個空間若被已感染艱難梭菌的患者待過,在后續的24小時中同樣待過此空間的患者則更容易感染艱難梭菌。
這種新數據分析策略,可用于改進最容易發生感染地點(CT掃描儀)的清潔做法,還可廣泛應用于其他機構和其他傳染病的感染控制質量改善。